廣汽自主輸血廣汽三菱 合資車企上演話語權反轉劇
2017-05-10
來源:汽車門
閱讀量:16887
我國合資車企發(fā)展中,中外雙方雖是50∶50的股比關系,但合資中方在合資公司的話語權一直較弱,一直以來,合資外方牢牢掌控著品牌、技術和產品的導入權。不過,隨著自主品牌技術和產品力的不斷進步,中外雙方的合資合作的關系正在走向平等。
在剛收官的上海車展上,廣汽三菱帶來了首款由廣汽集團研發(fā)導入的插電式混合動力SUV祺智。此是合資車企首次由中方股東導入品牌、技術,其意義顯然已超出車型本身。一方面說明合資外方對自主技術有了認可,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了合資中方主動權和話語權的提升。此舉還被一些人士解讀為中國汽車合資關系進入了新階段。
■自主技術首次反哺合資車企
配裝1.5L阿特金森循環(huán)發(fā)動機及GMC無級變速機電耦合系統(tǒng)的祺智PHEV,是基于廣汽傳祺GS4 PHEV平臺打造,車型前臉印有廣汽傳祺的LOGO。如廣汽三菱副總經理杜志堅所說:“這是目前整個合資企業(yè)銷售網絡里在賣的第一輛掛有本土品牌車標的汽車?!?/span>
不避諱祺智PHEV源于廣汽自主技術,并將其作為產品推廣的重要傳播點,足見廣汽三菱對傳祺品牌和技術的信任。近兩年來,廣汽自主業(yè)務發(fā)展愈發(fā)亮眼,2016年廣汽傳祺品牌對廣汽集團利潤貢獻度達一半;今年一季度傳祺銷量超12萬輛,同比增長68.4%。其中上市2年累計銷量突破55萬輛的GS4儼然成為SUV市場的爆款車型。而由GS4延伸而來的祺智也不乏動力性、經濟性等方面的優(yōu)勢。
這次合作能夠實現(xiàn),除了自主品牌自身實力外,合資車企也有需求和意愿。三菱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汽車企業(yè),其在華發(fā)展并不順利。作為三菱在中國惟一的合資車企,因車型偏少、新品導入慢,廣汽三菱去年上半年銷量同比下滑37.4%。直到全新歐藍德上市,廣汽三菱狀況才出現(xiàn)好轉。
而隨著雷諾-日產-三菱聯(lián)盟成立,三菱與廣汽集團進一步加強了溝通和合作。繼今年1月三菱汽車首席運營官特雷弗·曼恩走訪廣汽三菱與廣汽集團后,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又于2月造訪三菱汽車,與三菱汽車董事長卡洛斯·戈恩進行了交流。
推出由廣汽集團導入的祺智PHEV也是雙方拓寬、拓深合作的重要一步,從資本層面進入品牌和技術階段。對此,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政研中心主任吳松泉分析認為:“日產和三菱實際都擁有前瞻的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廣汽三菱使用廣汽自主技術背后更多是合資公司發(fā)展需要和商業(yè)考慮,一方面國家對乘用車企業(yè)有新能源汽車生產要求,另一方面?zhèn)黛鞯钠放埔呀洺醪降玫绞袌稣J可,其新能源車型有性價比優(yōu)勢,而外方品牌新能源車型價格較高?!?/span>
■合資中方話語權逐步增強
不止于廣汽,很多過去沒有自身核心技術、多依賴合資企業(yè)支撐的汽車大集團,都在積極發(fā)力自主研發(fā),并在合資公司名稱、企業(yè)標識、代工生產等方面一步步試圖讓合資合作回歸其本來應有之義。
2015年,使用多年的“上海通用”、“上海大眾”正式更名為“上汽通用”、“上汽大眾”。往前追溯,廣汽旗下合資公司“廣州本田”、“廣州豐田”在2009年更名為“廣汽本田”、“廣汽豐田”。而后廣汽“G字”標識陸續(xù)加入廣汽豐田、廣汽三菱的全新標識中,以突出合資中方的作用。一字之差,汽車大集團何以如此重視?
如天津大學中國汽車戰(zhàn)略發(fā)展研究中心常務主任郭焱所說:“‘上海大眾’、‘廣州本田’中的上海、廣州是地名,使用此字眼不利于上汽、廣汽在合資公司中的體現(xiàn)。更名意在說明中外雙方是平等的合作伙伴關系,反映了國內車企自主意識加強和建設整體品牌的訴求?!辈贿^顯然,更名和換標識更多是起到“換湯”的作用。
長安鈴木代工生產長安新奔奔,曾引起業(yè)內對合資代工自主的熱烈討論。當時在市場和產品規(guī)劃上出現(xiàn)失誤的長安鈴木銷量慘淡,出現(xiàn)了產能過剩的情況。而長安的多款自主車型則銷售火爆,產能不足。長安鈴木代工生產長安新奔奔正好可以實現(xiàn)產能互補,既滿足長安產能需求,又避免長安鈴木工廠和工人閑置。此舉可謂改變了業(yè)界對合資車企中方弱于外方、中方僅是資金和場地提供者的認知,一定程度上顯露出雙方平等合作的態(tài)勢。
如外界期待的那樣,此次祺智PHEV的推出終于涉及自主技術的導入。廣汽三菱在車型引進方面不再限于外方,也由中方提供,這在吳松泉看來說明了中方自主研發(fā)能力的增強和話語權的顯著提升?!皬暮腺Y車企中外雙方各占50%股份看,其可以引進外方的產品、品牌,也可以引進中方的產品、品牌。不過以前合資中方沒有足夠的技術能力,所以合資生產的車型都是從外方導入。現(xiàn)在中方可以向合資企業(yè)提供產品和品牌,其實才是正?,F(xiàn)象?!?/span>
■中外合資關系趨向實質平等
未來隨著汽車業(yè)電動化、智能化和信息化變革,自主品牌實力進一步增強,中外雙方的合資合作關系會發(fā)生什么變化?自主反哺合資是否會成為趨勢?
“可以肯定的是,中外雙方合資關系將更加趨向平等、互信、共贏。同外資車企相比,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lián)領域顯然較傳統(tǒng)汽車領域有優(yōu)勢,國內車企在從過去的‘被動’合資中逐步轉向‘主動’合資。”郭焱告訴記者。
如江淮與大眾基于電動汽車發(fā)展的合資合作,大眾在品牌、新能源汽車技術方面固然有明顯優(yōu)勢,但江淮除有國內新能源汽車推廣、運營經驗外,也并非沒有電動汽車核心技術儲備。不同于過去的合資關系,江淮也很可能向合資公司導入其自主技術和產品。而此次廣汽集團輸血廣汽三菱后,廣汽研究院一位高層也透露,未來廣汽傳祺很多受市場歡迎的新產品,都有可能提供給廣汽旗下的其他合資平臺銷售。這也會是國內汽車合資公司的一種趨勢。
不過在吳松泉看來,自主反哺合資并沒有那么樂觀?!翱鐕嚻笤谛履茉雌囶I域均有深厚的技術積累,目前隨著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戰(zhàn)略和政策方向越來越明晰,他們都加快了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布局。與之相比,國內車企雖有一定的市場等本土優(yōu)勢,但合資車企偏重哪一方仍存在較多不確定性?!眳撬扇f,“且由哪一方導入品牌、技術還要看各方的實際能力,以及合資車企的發(fā)展需求?!?/span>
站在合資車企長遠發(fā)展的角度,吳松泉進一步指出,與其引進中外各方產品、技術,不如真正提高合資車企自身的研發(fā)能力。畢竟技術自立是一家汽車企業(yè)生存、發(fā)展的基本條件,但技術自立的前提是擁有自有的品牌,因為自有品牌才是自主開發(fā)的真正核心。“雖然當前很多合資自主車型推出效果并不理想,但自主研發(fā)、中外聯(lián)合開發(fā)、發(fā)展自有品牌仍值得提倡?!眳撬扇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