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即將公布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的關稅稅率
據6月10日路透社報道,因歐盟委員會質疑中國對電動汽車生產的過度補貼,預計將于本周公布計劃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的關稅,此舉可能會引發(fā)中方的嚴厲批評和反制措施。
此前,美國已將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提高至當前的四倍,達到了100%以上,現在,歐盟也將對比亞迪和吉利等中國制造商以及特斯拉等從中國向歐洲出口汽車的西方生產商加征進口關稅,但大概率會比美國設定的關稅低得多。
歐盟最遲將在7月4日實施臨時關稅措施。不過,他們可以對此日期之前90天的進口汽車征收追溯性關稅。有關各方將有三個工作日的時間對委員會計算的準確性發(fā)表評論。歐盟的調查將持續(xù)到10月底,屆時歐盟將決定是否征收通常為期五年的最終關稅。除非歐盟各國政府以壓倒性多數票反對,否則擬議的關稅將適用。分析師預計加征關稅的幅度將在10%至25%之間。
根據2023年的貿易數據,在現有10%的關稅基礎上,每增加10%的關稅,進口中國電動汽車的歐盟進口商將損失約10億美元,這對中國汽車行業(yè)來說無疑是一個打擊。隨著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擴大對歐洲的出口,這一成本今年將增長。為了避免關稅的影響,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和供應商已經開始在歐洲進行投資和生產。
西方汽車制造商特斯拉、雷諾達契亞和寶馬一直在向歐洲進口從中國生產的電動汽車,與此同時,歐盟委員會預測,中國品牌在歐盟銷售的電動汽車中所占的份額已從2019年的1%以下上升到了8%,或將于2025年達到15%。目前中國出口到歐洲的車型包括比亞迪元plus(歐洲稱Atto 3)、上汽名爵(MG)和吉利沃爾沃車型。歐盟委員會表示,中國生產的車型價格通常比歐盟生產的低20%。
比亞迪元plus
盡管如此,歐洲的汽車行業(yè)幾乎不支持歐盟征收關稅。寶馬、梅賽德斯-奔馳和大眾的高管都警告稱,不要對來自中國的汽車征收進口稅。據路透社報道,歐洲老牌汽車制造商的高管認為,更高的關稅可能會暫時縮小或消除中國汽車制造商從供應鏈中獲得的成本優(yōu)勢,但這并不能阻止中國低成本電動汽車繼續(xù)在歐洲市場占據份額,甚至可能迫使歐洲汽車制造商調整業(yè)務。Stellantis首席執(zhí)行官唐唯實(Carlos Tavares)表示,歐洲汽車制造商“沒有太多時間”調整業(yè)務,歐洲需要的是消除各國在電動汽車政策、法規(guī)、補貼等方面的差異和不確定性,同時需要解決其內部在決策、執(zhí)行、創(chuàng)新等方面的效率和靈活性問題。
在歐盟各國政府中,法國表示,歐洲需要保護自己免受中國汽車生產補貼的影響,而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Olaf Scholz)認為沒有必要征收關稅。匯豐銀行估計,德國汽車制造商在中國市場的利潤占其全球利潤的20%-23%,因此嚴重依賴在中國的銷售,擔心中方后續(xù)會采取反制措施。
但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一再表示,歐洲需要采取行動,防止中國用補貼過后的電動汽車充斥歐盟市場。
中國認為,反補貼調查不符合世貿組織相關規(guī)則,并嚴厲指責了歐盟、敦促歐盟合作,還游說了個別歐盟國家。對于關稅問題,中國政府一直秉持著開放和合作的態(tài)度,致力于維護全球產業(yè)鏈供應鏈的穩(wěn)定。